防患于未病 住鲁全国政协委员呼吁构建全民健康预防体系

信息来源:联合日报 发布日期:2018-03-08 11:25

我国不同地区成人II型糖尿病发生率20年增长了11-33倍。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且年轻化趋势明显,肿瘤、血液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逐年递增。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占据死亡率的90.4%。保护全民身体健康,刻不容缓。
  维护身体健康,除了个人要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外,关键还是要提高全民身体素质,预防疾病的产生。如何把疾病防控工作再向前挪移一个环节,让更多的疾病消失在萌芽之中,成为住鲁全国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
  “我们知道,一部现代智能电子产品,不论电脑、手机、ipad都配有一张使用说明书,而我们的人体要比最先进的人工智能还要精密复杂千万倍。但人体生来就没给自己配‘使用说明书’,导致多数民众并不了解基本的健康常识,致使身体产生不同程度的疾病。”住鲁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呼吁,“从各器官组织的功能和使用角度,编制适合国民健康的‘国民身体使用手册’。”
  据调研了解,当下国民代谢紊乱引起的各种慢性病,与居民日常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有直接的关系;由于民众医学常识匮乏和对健康生活方式缺乏了解,导致有病以后对医生、医院太过依赖,小病大养;市面流传的各种保健知识参差不齐,有效对接民众的健康科普知识匮乏。孔维克建议,“根据人体各器官组织的功能和使用注意事项,尽快编制适合国民的浅显易懂的健康科普手册,根据儿童、青少年、壮年、中老年等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地域,分别给出使用和调理方案,以此为基础构建各种健康生活和疾病预防的传播平台,让更多人结合自己身体情况、年龄阶段、地域环境选择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中国传统饮食结构基础形成了不同于欧美人群的人体构造和菌群分布特点,能量代谢基础较欧美人群低。我国传统的饮食结构符合国人消化道的组织结构,适应人体全面营养的需要,有助于健康和种族繁衍。孔维克认为,中国人特定的身体结构和多样性的微生物存在形式,注定不适合套用欧美国家的实验数据和标准,建立中国人自己的标准尤为重要。要依托于跨学科整合的科研立项,从生命共生角度对我国居民的肠道微生物及肠道结构系统结合中国传统饮食结构特点进行深入的基础科学研究。

以中国传统饮食结构为基础,按照不同生活区域和农业区域分布特点,组织制定新时代国民健康的饮食标准和结构体系。设立专项资金对当地传统的特色菜品和工艺进行发掘性论证、保护和推广。”  “由于东西方传统饮食结构的巨大差异,伴随‘洋快餐’的泛滥,饮食结构的西化,限制监管洋快餐在中国的蔓延势在必行”。孔维克呼吁,加强传统饮食结构和食物功能特点的研究总结和成果推广,加大对传统食疗、食育等推广机构和研究机构的政策、科研、资金等扶持力度;引导全民族科学、合理地进行食物消费,完善机关、学校、部队食堂的传统饮食结构建设;出台对各级政府关于饮食健康的指标考核。  生命在于运动,科学运动有益健康是人所共知的常识。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通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将体医融合、科学健身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项目,政策倡导、鼓励医疗诊治关口前移。”在住鲁全国政协委员、山东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卞志良看来,体育医疗融合是扩大体育科学为健康领域服务的关键,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身体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和依托。   卞志良认为,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人口众多,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城乡之间都存着很大的差异,要通过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更好地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制定符合中国国民体质状况的运动处方标准,因地制宜,因人而动。“通过共建体育和医疗部门联合平台、联合攻关等方式,共同推动体育和医学多维度、深层次的融合。全面开展国民体质检测,完善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将体质监测数据纳入居民健康档案,并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平台,为相关部门提供全民健身和国民健康综合数据分析和决策依据。”

原文标题《防患于未病 住鲁全国政协委员呼吁构建全民健康预防体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济南市委员会办公厅 © 2017 版权所有 www.jnzx.gov.cn

济南市历下区龙鼎大道1号龙奥大厦15层 邮编:250099

General Office, Jinan Committe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主办:济南市政协办公厅 承办:济南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

Design by ijntv.cn

鲁ICP备19000465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