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学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建议

信息来源:济南政协 发布日期:2021-11-26 16:04

经典国学教导人如何与宇宙万物相处,如何正确看待世界,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开创事业,如何治理国家等等这些理论、方法、技巧。但是当前国人的国学水平不尽如人意,这和国学教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国学都没有呈现出足够的分量。现实中,以双语教育为卖点的幼儿园比比皆是,但以国学为特色的幼儿园却很少。上了大学,术业有专攻,一般学生更是无暇顾及国学。因此,国学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从小就开始受到国学的熏陶和滋润,等到长大以后随着慢慢接触世界、社会、人群等等接触到的一切,就会慢慢的理解小时侯学习的知识,假以时日,就会融会贯通,为己所用。既然好处多多,如何才能抓好呢?具体建议如下:

一、加大宣传力度,让父母做好国学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首先要通过电视、报纸、微信、婚前教育等多种宣传渠道,让父母认知学好国学的重要性。母亲从怀孕时,就可以对孩子进行国学胎教。出生后让孩子继续听,当成背景音乐听,有空就放给孩子听,先让孩子听熟,对经典能够耳熟。到了能说话时就带领孩子读,一边听,一边用手指头指着文字读,也就是指读。到了再长大一点后,就可以让他背一些经典了,其实在前面的过程中,有的经典已经可以背下来了。

二、在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充分启迪幼儿的智慧

首先形式上要活,要培养孩子的兴趣。音调呆板的诵读是不会引起孩子兴趣的。因为作为国学经典原文面言,就连有些教师都要发憷,读起来费劲。所以要通过组织个人吟诵比赛、排练孟母三迁、游子吟情剧等,结合讲一些有趣感人的历史故事,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其次内容上要由易到难。可以先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这些蒙学书。再诵读“仁孝义礼智信”,有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三时间上要循序渐进延长。刚开始,每天学习十分钟,大概400字左右,每天学习三样经典书,每天半小时就够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适当增加时间。

三、在中小学增设国学课程,进一步激发学习国学的兴趣

对中小学生进行国学教育,应是在现有的教学计划中做些补充,除课内进行外,应更多地利用课余时间,或早读等见缝插针地来进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设“校本课程”。总之,是“锦上添花”,而不是“越俎代庖”。这个阶段通过学生的学习,比如一些背熟了老子的《道德经》的学生,当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时,老子就会提醒他。感觉受益后,加上能看懂译文和读懂一些历史故事,久而久之,国学的文化精髓将会影响到孩子的人生观,与价值理念,有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个人气质的修养提升,孩子学习国学的自觉性和兴趣也将进一步激发。

作者:朱 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济南市委员会办公厅 © 2017 版权所有 www.jnzx.gov.cn

济南市历下区龙鼎大道1号龙奥大厦15层 邮编:250099

General Office, Jinan Committe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主办:济南市政协办公厅 承办:济南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

Design by ijntv.cn

鲁ICP备19000465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