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我市文旅融合发展 打造特色鲜明的黄河流域文旅新高地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下,大力推动文旅产业复苏重振并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意义重大。
济南是一座有着4600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一座风景旖旎的生态型城市,厚重悠远的历史文脉和丰富多元的生态资源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与其它城市风格迥异的文化生态资源禀赋。在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时,需尽早推动济南文旅产业作为“头部产业”的全面复苏,充分发挥文旅消费作为“头部消费”的巨大价值,带动服务业及第一、二产业尽快步入发展正规。
一、当前济南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时面临的主要问题
1.旅游产业链有待完善,核心旅游企业及关联产业在质量和数量等方面的不匹配。
一方面,市场主体发展水平不高,缺乏龙头企业。济南大型文旅企业在规模、资源整合能力和全国影响力方面,与深圳、杭州等先进城市相比都存在明显差距;另一方面,市场收益模式单一,过分依赖门票,旅游衍生产品的开发力度不够。
2.旅游资源类型存在同质化现象,旅游项目设计时特色文化元素不足。
部分旅游项目由于当初缺乏资金、认识程度不够等原因,没有高品质的规划引导,存在盲目开发、低水平重复建设、无序竞争、产品业态功能单一、同质化等现象。已建和在建湿地公园同质化问题就比较严重,以济西湿地为例,景区内的景点几乎无一处能体现济南历史文化的特色。这种现象在其他湿地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同时,部分旅游项目缺乏专业性规划,偏重景观的人为打造,缺少优势产业的培强和特色文化的植入,导致项目千篇一律。
3.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紧张,缺乏有效融资渠道。
一方面,部分优质旅游项目位于环境秀丽的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名胜保护区等区域,用地受到的限制颇多,且审批涉及多个部门,项目落地周期太长;另一方面,旅游属于重资产行业,前期投资较大,回收资金时间较长,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项目的融资和落地。
4.大舜文化、龙山文化、泉水文化、红色文化等优秀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利用境况堪忧。
目前,济南的各种优秀历史文化中,大舜文化和龙山文化尚未当作一种资源加以利用,泉水文化中的亲水环境和泉水文化载体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名士文化、孝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化、商埠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的历史遗存,都没有得到十分充分的挖掘、保护和利用。
二、以“十四五”规划为契机,推动我市文旅融合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黄河流域文旅新高地
1.规划先行,编制文旅融合专项规划。
坚持全市“一盘棋”谋划、“一盘棋”推动,强化全市域统筹、全行业联动、全社会参与,让全域旅游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共为。一是突出规划引领作用,高标准编制实施全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按照“东强、西兴、北起、南美、中优”要求,对文旅产业发展做出统筹规划、科学谋划。二是抢抓黄河战略机遇,挖掘整理黄河文化资源,开展黄河历史文化遗址保护、抢救和修复工程,规划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廊道、黄河文化主题公园、黄河文创产业基地、博物馆群等,策划招引落地一批重大文旅项目,策划举办系列黄河文化主题活动。三是加快省会经济圈文旅资源整合,进一步加强与泰安、济宁文化旅游协同发展,统筹“山水圣人”世界级文化遗产,共建中华文化枢轴;发挥发挥省会龙头引领作用,加快推进与省会经济圈“6+1”城市文旅一张图规划、一体化开拓市场。
2. 提升产业,创新文旅融合发展路径。
一是借鉴杭州等城市的经验和做法,成立由市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推进小组,联合文化、文物、规划、水务、林业、旅游和生态资源涉及的县区重要领导参与,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形成领导合力。二是突出规划引领作用,组建专门团队,统筹整合相关专项规划,实行规划、国土、产业、环保、文化、旅游等多规合一,建立多规合一机制和平台,实现资源整合、市场推广、业态及产品创新、技术利用、服务功能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3. 整合资源,强化龙头培育。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注重资源整合,强化龙头培育,引进社会资本,做强存量壮实力,做大增量强活力,为全域旅游发展注入新动能。一是强化龙头带动。建议以文旅集团为依托,通过兼并、重组、加盟等方式,整合相关景区、旅游企业和商业街区,打造规模聚集、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精品景区,避免同质化、无序化、低效化发展,不断增强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做强旅游主业的同时,积极向交通、住宿、娱乐、购物等领域拓展,增强区域带动力和市场竞争力。支持旅游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引进投资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资本,引导金融机构通过信托融资、股权融资等方式加大旅游信贷支持,推动骨干企业突破资金瓶颈、实现快速裂变。二是精准招大引优。应坚持优中选优,重点策划包装一批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度假区、综合体、主题公园、文化演艺、娱乐休闲等旅游大项目,吸引高端投资主体、名牌旅游企业到我市投资旅游项目,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旅游品牌和旅游项目落户济南,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济南投资的重点、消费的热点和开放的亮点。
4.内涵提升,强化文化和生态保护传承。
一是实施文化保护工程。实施龙山文化、大嬴秦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等传承工程,提升文化济南品质。二是实施文化传承工程。加快推进博物馆体系建设,打造一批特色主题博物馆和乡村记忆馆。三是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编制《济南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意见》,做好建党100周年馆藏革命文物展示,培育打造一批红色文化旅游线路产品,加强红色讲解员队伍建设,传承红色基因。四是实施保泉工作。对泉水采取更加科学系统的保护措施,使泉水喷涌不再“看天脸色”。建立城市排水管理考核机制,对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生态状况进行定点实时监测,基本消除黑臭水体。五是加强湿地保护和建设工作。划定并严守湿地保护红线,遏制自然湿地减少趋势。结合“携河”发展战略,启动黄河主河道滩地湿地改造工程,逐步建设黄河湿地生态景观带。
民盟济南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