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融合创新打造物流新格局推动产业供应链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关于融合创新打造物流新格局推动产业供应链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民革济南市委员会
物流行业和制造产业联动发展是全球提倡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还能在地方经济竞争中实现重要作用。近日,国家发改委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专门提及应“促进现代物流和制造业高效融合”,鼓励物流外包,鼓励快递物流企业融入到制造业采购、生产、仓储、分销、配送等环节,协同发展,持续推进降本增效。
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的互动发展,能够确保制造业用较低物流成本来取得良好物流服务,实现制造业产业量的提升,进而推动物流业对资源进行整合,促使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同时还可提高物流业市场份额比例,扩大其发展空间。物流业在为制造业创设优质物流服务条件的同时,还会促进自身物流服务的创新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此外,物流业在不断发展提升中,还能够为制造业经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进而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双赢互利。
一、济南市物流业发展基础
济南市先后出台了《济南市“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济南市物流专项规划》和《济南市加快推进国际内陆港建设行动计划》,物流主要指标走在全省前列,区域性物流中心领先地位日趋稳固。社会物流总额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在全省位次由2015年的第5位逐步提升到现在的第3位;物流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国家5A级物流企业由2015年的4家增加到现的14家,居全省第一位;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达到2家,居全省第一位;规模以上物流企业年平均增加50家以上,总数达到326家;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的物流企业达5家。
二、济南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交通运输支撑体系提级扩容任重道远,融通国内国际的交通枢纽还不完善。
从全方位的运输体系看,存在长板不长,短板很短甚至空白。突出表现在铁路、公路的区位枢纽长板优势还不够强,大十字小米字的铁路网需要加快规划建设,内外畅通的城市路网更是亟待完善;航空运输的短板亟待提升,连接水上运输的内陆港刚刚起步;跨境运输通道建设起步晚,还没有形成区位枢纽优势。
(二)实现物流业供给能力全面提级和扩容还不够快,不够优。
主要表现产业规模不够大不够强,目前,我市社会物流总额仅有成都的46%,与全省第一、第二位相比还有20%以上的差距。同时,我市缺少产业链条长、规模大的生产性和消费性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区城性物流中心货物集散作用,导致两业联动和跨界融合的拉动力不足。
(三)制造企业对外包认识不到位
许多制造企业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固守一体化的生产、供销、一站式储运,物流过程昂贵且浪费。这不仅导致制造速率质量低下,而且严重阻碍了物流业的发展。制造公司应该树立“不求全部,用尽一切”的新理念,推动非核心业务分工和外包专业化。这不仅会提高制造业的制造能力,更是一个互利合作的体系。
三、济南市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建议
(一)积极扶持物流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能力
政府部门要积极鼓励物流企业在现有的货代、仓储、运输、联运单一的物流功能进行整合和延伸,从而推动他们积极向现代物流转型。针对具备条件的制造企业可以对自身内部物流结构的社会化重组改造,积极开展面向全社会的物流服务。鼓励广大物流企业的制造企业通过联合、参股、合资、合作、联合等多种形式重组资产,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针对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政府部门要给予他们支持,争取做大做强,针对中小物流企业做精做细,在各类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实现各类企业的联合协作。除此之外,还需要鼓励物流企业对制造业的供应链和物流运作模式展开调查,将物流服务科学地融入公共供应链。如果第三方物流发展较好,具备条件时还可以发展第四方物流,从而不断提升一体化服务能力,推动整个物流业的产业升级。
(二)建设公共服务平台
首先要推动制造企业服务化和物流企业信息化,突破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跨行业、跨行政区域发展的障碍,为参与平台的企业提供在线协作的渠道和机制。其次要建设本地区科技研发服务平台,为制造业与物流业提供研发设计等高端服务。与物联网的普及紧密结合,实现上下游企业及用户的协同制造、在线服务。
(三)构建物流业和制造业协调模式
协调高级模式属于制造业和物流业一体化模式,即指的是物流服务集群为制造业集群带来产业链中所有流程的物流服务,从产业链的上游到下游企业,从生产经营的采购再到后期的销售、服务等所有流程,完全囊括产业链全部环节的物流服务并将其构成统一整体,带来更加专业化的服务。
(四)制定联动发展扶持政策并积极落实
物流业属于制造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其外包给专门的物流企业,在这一实施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很多问题,比如说原有物流工作人员的安置,原有物流资产的增值以及如何有效处理,土地置换,服务效率问题等,制造企业剥离物流资产而组建公司后还需要面对税收增加等相关问题,剥离之后的物流公司在能源资料使用过程中的价格问题等。上述问题怎样有效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发展,而处理上述问题必须要依靠政府部门的优惠政策,所以应当尽快制定出科学详细的优惠政策,进而促进企业积极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