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农村水环境治理的建议

信息来源:济南政协 发布日期:2021-02-20 11:22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农村水环境治理的建议

致公党济南市委会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和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全面改善农村水环境,是系统提升农村生态宜居水平,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建设富裕、美丽乡村的重要保障。

一、我市农村水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水环境治理属于公益性投入,对社会性资本的吸引力不强。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单一,主要依赖政府主导。财政投入明显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设施缺失较多。

(二)农村污水处理率低,严重影响水环境质量。一是污水处理设施缺失。全市仅约20%村庄实施了污水处理。大部分村庄仍没有污水收集及处理设施,污水直排现象突出。二是村级污水处理收集处理难度大。我市村庄分布较为分散,普遍存在污水排放分散、量少、收集难度大,污水构成来源多,污水排放流量随时间变化较大等问题。

(三)长效机制不健全,工程运行管护水平不高。维修养护资金依靠上级财政投入为主,基层财政落实的维修养护资金很少,资金严重不足。正常维护缺乏保障,造成设备闲置、资源浪费,工程效益不能充分发挥。

(四)农业绿色发展不充分,面源污染加剧水环境污染程度我市目前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偏低,不利于农业绿色发展以及农业科技的推广,农业化肥使用较多,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农村规模化养殖产生的大量畜禽粪便,加剧农村水环境污染。

二、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规划编制,强化顶层设计。一是统筹基层城乡发展规划,优化农村空间布局。科学确定城镇规划区、工业生产区、农业发展区、农民居住区和生态保护区,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生态保护等空间布局。推行政府组织领导、村委会发挥主体作用、技术单位指导的村庄规划编制机制。二是推行“多规合一”,形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体系。提前谋划,全面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与县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等规划充分衔接,推行多规合一,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结合村庄后续的发展方向,扎实做好污水处理规划等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使规划切合实际,能够真正落地实施。

(二)突出因地制宜,补齐工程设施短板。一是梯次推进,科学把握节奏力度。学习借鉴浙江等先行地区经验,坚持先易后难、先点后面,合理安排整治任务和建设时序。防止“一刀切”,防止“冒进式”治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计划和任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确保治理一处解决一处,避免出现治理完成后设施“睡大觉”问题。二是分类而治,加快推进污水治理。我市地形多样,在技术方案选择时,应统筹考虑不同的地形特点以及村庄发展规划、位置、规模等各方面因素,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既简单实用、又易于运行管理。同时积极探索中水的资源化利用,实现污水的再生利用。三是持续提高供水保障。坚持城乡供水一体化,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提高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全面配套完善规模化水厂水质化验室,配齐集中供水工程消毒设备,切实保障农村居民的用水安全。

(三)强化多部门联动,凝聚工作合力。一是多元共治。生态环境、水务、住建、农业农村等部门加强沟通配合,做好农村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有效衔接,加强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推进临河农村水环境治理与河长制、湖长制结合,强化多部门协同联动,提高水环境治理系统性。二是多元施策。牢固树立和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走融合发展之路,坚持政府主导而不包办,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行为激励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保障生态环境治理的可持续性。积极探索“源于农村,用于农村”的良性资金循环,特别是着力解决美丽乡村建设所需要的“第一桶金”。借鉴浙江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政策实施中,给村集体留出10%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集体统筹,用这样一个政策支点,撬动资金循环投入。三是多元投入。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设立财政奖补资金,加大农村水环境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落实固定政府财政资金用于供水、污水等设施的建设及运行管护;加快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投入机制,把能赚钱的项目交给市场,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四)突出抓好面源污染,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一是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推动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避免因生产技术落后、地块规模小等因素带来的过度使用、滥用农药、化肥等问题。二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保护和利用好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型农业,推进种养结合、农牧结合,减少畜禽养殖对水环境的污染。加强科技兴农,利用科技化手段,将畜禽粪便、餐余垃圾等变成可利用的肥料,变废为宝。三是增强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农村地区普及环保知识,利用电视、广播及网络媒介宣传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性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促使他们将环保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

(五)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建立人员保障机制。设立专业运行维护岗位,落实编制,引进一批愿意在基层工作的人才,整合水务、环保、城管、住建等各方面的设施进行统一管护;健全激励机制,将工作成绩与绩效挂钩。二是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将设施建成后的运行维护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形成常态化的补助机制,实行以奖代补,对工程设施管护良好的地区予以补助,提高基层工作积极性,减轻基层财政负担。三是建立制度保障机制。制定和完善建设、运营、管理、监督、奖惩等相关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依。建立水务、公安、环保、交通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加大对破坏水环境行为的执法、处罚力度,维护良好的农村水环境秩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济南市委员会办公厅 © 2017 版权所有 www.jnzx.gov.cn

济南市历下区龙鼎大道1号龙奥大厦15层 邮编:250099

General Office, Jinan Committe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主办:济南市政协办公厅 承办:济南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

Design by ijntv.cn

鲁ICP备19000465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