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量手记 | 张晓国:以“至诚 ”匠心守护古城新生
以“至诚 ”匠心守护古城新生
张晓国
济南古城是济南的历史之根、文化之源、魅力之魂,是“家家泉水,户户垂杨”风貌的集中呈现,是泉水文化、名士文化、泉水生活的核心载体,它的保护提升牵动着每一个关心、热爱泉城人的心。
作为一名30年讲济南、策划济南、推广济南的旅游人,对它的点滴变化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自2022年以来我先后参与了“品味泉城文化 讲好济南故事”“青年人眼中的古城保护提升”“古城中的济南名士”“明湖路上见明湖”等多次商量,今年又荣幸地参与了“古城新变”月度商量,这是对过去四年济南政协“商量”推动济南古城保护提升成果的一次集中体现,也是“商量”活动的“商有回声,量有结果”的生动实践,更是为未来济南古城的保护提升贡献智慧力量。
一、调研:惊艳古城焕新颜
6月11日,我参加了“古城新变”现场调研,从茶巷到百花洲,令人神清气爽。西更道街完全变了模样,成了美学创意空间和品味泉城文化的载体。东墙壁通过开窗透景,可以看到院内珍珠泉群的景致,墙上喷绘了历代描写济南的诗词,匹配了济南“诗城词都”的文脉气韵。西边不少院落已布局了时尚业态,如布兰兔的植物庄园、礼季和老济南特产商店、四月有鲤民谣酒馆等。PAGEONE书店与泉水院落相得益彰,充满温馨气息和文艺范;一尺花园满满的设计感,与泉城文化相融合,“老残游记文化展”一下就把人拉入到《老残游记》的场景里,人们在这里品饮休闲的同时可以透过落地窗欣赏泉道里欢快的溪流、听店铺主理人分享他们收集店内展品背后的故事,主客互动,品味光影故事。小王府池子旁边违建被拆除,被掩盖几十年的太乙泉重见天日,与小王府池子形成东西姊妹泉,泉北的院落打开了门,打造成了精致的“小院议事厅”,这里就呈现出“泉水绕墙根、院边有泉池”的泉城经典画面。
风貌焕然一新,业态更加丰富,动线更加流畅。古城新变,让我策划推广了二十多年的“步游泉城——发现济南的诗情画意”线路产品变得更生动、更丰满。
二、交流:碰撞火花聚智慧
在“古城新变”月度商量的现场调研、座谈交流中,无论是政协委员、专家学者、部门代表,还是古城管理者、业态运营方,乃至群众、游客,交流都十分踊跃而深入,金点子、新思路不断涌现。
欢畅流淌的泉水、诗城词都的基因、美学表达的氛围,让商量参与者们时不时都会出口金句: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我怀念那满城的泉池,在光芒下大声说着光芒……哎,真的是“多少诗人生历下,济南自古是诗城”啊!上苍真是偏顾济南,不仅赐予它四面青山、遍地清泉的风骨和灵动,还给了它从古走到今的诗意风流和灵魂,这种情感的链接和情绪价值的释放,倾倒着南来北往的客,沉醉着生活在这山泉湖河城中的人。
历下区政协委员周荃以诗一般的语言设计着泉城的24小时,设计着“向青春”、“向岁月”,描绘着“博物馆化古城”的理想样子。在和上海盈石济南古城项目总经理刘维交流中,我们不约而同地聚焦到业态经营的诗意表达和时尚品牌的在地性文化融合,“曲水流觞”、“碧筒饮”……济南自古就不缺少时尚,这为我们今天高质量发展文旅产业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基因富矿。
古城更新需要久久为功、绣花功夫。商量中深入交流、碰撞出的每一个亮点、每一处火花,都在为古城蝶变添砖加瓦,都在转译着城市的诗意密码,都在护航着古城未来的保护更新走实、走深、走远。
三、座谈:匠心守护话未来
从2017年开始,我先后参与了大大小小一二十个主题的商量,亲身见证着它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专业、越来越规范,成为激发大众智慧、凝聚多方共识、服务城市发展的好抓手,好依靠,好通道。从“品味泉城文化 讲好济南故事”、“青年人眼中的古城保护提升”、“古城中的名士”,到“古城新变”,一步步深入、一步步递进、一步步凝练,商量的质量越来越高,真切体会到了从领导到群众、从委员到专家对济南古城的真切热爱和珍视,精心呵护、精雕细琢、精致打磨。
所有商量的参与者都用心、用情、用力,饱含深情,深思细研。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梁春艳介绍,在古城更新规划中坚持“以人为本”“人城共生”;同圆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郭立强建议,文旅商参与者与原住民应自主融入古城更新的过程中;山东省旅游设计院院长孙晓静提出应创新泉水文化展示方式,用光影再现《老残游记》中的市井生活;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袁宙飞建议用新技术打造探秘式、互动式沉浸体验;济南城市发展集团副总经理霍仁禄介绍,古城更新坚持“一院一策”,在业态引进中坚持精品意识,强化差异化消费场景;在我提出业态植入应重视与在地文化的融合时,得到业态运营方的积极互动,“一尺花园”济南负责人刘研波介绍,他们在院落装饰时专门派人到上海找到刘鹗后人收集相关资料和老照片;集中商量时我建议,在古城后续更新中要处理好拆与留、隐与透、文与商、商与民、软与硬五对关系,全国政协委员魏新也表达了同样观点,他说古城保护具有不可逆性,必须追求“100分”……每个参与商量的人都抱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微言大义,为古城保护提升和可持续繁荣保驾护航,竭尽全力不为历史留遗憾。
济南古城一步步“绣”出泉城的诗意风流,如今已然是游人穿梭,衣袂飘扬,它独有的“人泉相依”“人城共荣”的优雅生活方式必将吸引越来越多、越来越远的宾客走进它的诗意画境里,这大概就是在商量中碰撞出的每一个光点、每一句智言在现实中的投射吧。(作者系市政协委员,群众文化研究馆员)
(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