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力同心,共享通畅”,济南市政协开展月度商量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构建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并对城市道路完善和地下管网改造作出了明确部署。可以说,道路的顺畅是关系群众利益的民生实事,也是关系城市发展的大事。
近日,济南市政协围绕“‘路’力同心,共享通畅——优化城市道路刨掘管理”专题,由政协委员、党派界别、专家学者、群众代表与部门有关负责人等组成调研组,多次调研施工现场,为提升城市形象,方便市民出行建言献策。
“开门修马路”,让道路少“开口”
7月3日,调研组一行来到南辛庄西路济南能源2×66万机组220千伏电力线路送出工程及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大型机械轰鸣运转,工人们正紧张施工。
“开门修马路”不是一句空话,减少扰民是当务之急。济南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姜春华强调信息透明的重要性:“项目基本情况、施工措施、便民渠道要广而告之,争取群众理解。”市政协委员、市水务局总经济师张秀玲提出“三个减少”:减少不必要开挖、减少施工延期、减少负面影响,推广规范施工、错峰作业、文明围挡。
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新兰的发言引起共鸣,“现在是‘谁先挖谁牵头’,建议集中做好统筹,提前规划,联合多部门统一调度,争取一次开挖就把各类管线‘一揽子’铺设、修复到位,像‘拉一次拉链就解决所有问题’。”她建议,完善全市推广的标准化管理规程。
减少“拉链路”,推动“共同挖、一体修”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血脉”,更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纽带”,其畅通、安全、有序,关乎市民日常出行,体现城市治理水平。7月17日,调研组先后到济南轨道交通7号线施工现场、小清河北路外热入济项目了解道路刨掘管理情况。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聚焦道路刨掘管理进行交流发言,提出富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近年来,很多城市都在大力推进雨污分流改造、供暖升级以及老城区改造,需要刨掘城市道路,容易出现‘拉链路’的现象。”济南市政协委员,凯丰智慧(山东省)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米雪睿结合日常出行体验建议,可以建立“刨掘一张图”制度,将刨掘开挖规划提前向市民进行公示。在施工计划提报前,召开施工方案会,确定施工方案和工期后报城管部门备案,严禁超期和无计划施工,加强信息公开和工期管控。
济南市政协委员,山东省机械施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沈缤建议,进一步推进“多规合一”,推动“共同挖、一体修”的机制,让一次挖掘尽可能解决多个问题,减少重复挖掘和扰民问题。同时,建议将文明施工、恢复质量、社会满意度纳入年度综合考核,让城市道路刨掘进一步“动中有序”“管中见效”,实现工程质量、交通通畅与群众满意的多赢目标。
打通“云端”壁垒,实现信息公开透明
7月25日,调研组一行实地察看了市中区纬五路与岔路街交叉口项目施工现场和经八路供水管道项目施工现场,听取了关于夜间施工情景及高质量恢复道路的情况介绍,详细了解了该类施工项目建成后对市民取暖、用水品质及市政防洪排涝能力的提升成效等。
济南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道路刨掘过程中,济南水务集团严格按照交通组织方案落实、实施,现场设置警示标志等交通安全设施,同时安装安全围栏,配备安全员、保安、协勤人员,维持现场交通秩序。交通高峰期停止使用铺设钢板,加强安全巡查。
济南市政协委员,济南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骞之表示,道路刨掘是一项整体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容易出现信息壁垒,建议形成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制度格局。同时,张骞之以济南水务集团小白热线为例,建议道路刨掘工作以民生实事为导向,变被动整改为主动服务,形成事前预防、事中优化、事后反馈的逻辑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