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积极发展首发经济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建议
济南博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毕彦昱
首发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经济模式,在集聚品牌资源、带动产业升级、增强城市商业活力等方面逐渐呈现出其潜在动力和优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积极推进首发经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当前经济形势下,要积极拓展经济发展开放型思维,在品牌招引,促进消费、产业优化及全域带动各方面,充分利用首发经济在引领消费新风尚、激发消费热潮、促进产业创新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以及提供投资机会等方面积极优势,通过推出更多务实举措实现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循环,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我市经济稳定健康持续向好发展。
现阶段我市在推动首发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扶持政策不精准、不系统。现有政策支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首发经济发展,但仍存在不够精准的问题,缺乏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使一些创新型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专项支持。由于缺乏系统的扶持政策,无法有效吸引和留住创新资源。第二,企业创新驱动及后续运营能力不足。首发经济的内核在于“新”,包括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新技术等,然而,部分企业在研发和设计等创新驱动方面存在不足,无法持续增加研发投入,持续推出具有吸引力的新产品,这种能力欠缺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对整个首发经济持续发展形成制约和障碍;另外,商业主体存在运营能力不足现象,不能及时调整营销策略,营造消费新场景,尽管首发经济能够吸引短期流量,但由于运营能力不足,首次带来的流量未能有效沉淀,导致品牌经营不善,消费者热情退却后,品牌难以维持。第三,缺乏系统的统计数据及存在地域性壁垒。由于缺乏官方系统统计数据,各地首发经济的发展缺乏系统的统计数据支持,使得政策制定者和企业难以准确评估其效果和影响;由于城市收入水平、消费结构等因素影响,首发经济发展空间存在地区差异,首发经济作为新经济模式及新的产品形式,在不同地域可能出现“水土不服”情况,在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下,企业对这种新经济模式往往采取观望形式,不敢踏出第一步。
为此,建议如下:
一、制定精准且系统的扶持政策
首先,政府应根据首发经济特点,清晰厘定首发经济的界定标准和范围,积极出台切实可行的关于首发经济专项系统支持政策,进一步规范引导企业从产品或服务的首次发布、首次展出到首次落地开设门店、首次设立研发中心,再到设立企业总部的链式发展全过程,细化明确针对首发经济精准的、系统化的扶持政策。其次,建立首发经济服务绿色通道,为企业引进高能级首店、举办首发活动等做好服务。比如,鼓励更多高品质、高流量的国内外品牌举办首发、首秀、首展,可按照活动的新品能级、参与人数、活动效益、媒体宣传等维度进行宣传,对活动主办方给予一定额度的优惠或补贴,通过多种举措支持我市首发经济发展。
二、鼓励企业积极创新,唱响首发品牌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对具有重大创新意义和市场前景的项目给予重点扶持,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积极推动我市承办举办全球或全国新品首发季活动,吸引更多高品质、高流量的国内外品牌参与活动,释放首发集聚效应,吸引更多优势品牌进驻、优势资金沉淀及投资,充分利用首发经济新模式带动和助推我市经济创新发展。例如,聚焦我市科技创新与高端制造领域,鼓励“头部”激光研发制造企业设立创新中心,推进激光发生器等“卡脖子”领域的技术突破,提升产业链国际国内竞争力。
三、建立首发经济统计和公布机制,建立容错机制,打破首发经济创新壁垒
在统计与公布机制方面,积极进行首发经济数据统计分析,通过定期公布系统的统计数据,为区级政府制定区域性引导、扶持政策和企业自身准确定位并评估首发创新效果提供参考。首发经济的核心在于“创新”与“首发性”,其领域已从传统消费领域延伸至文化旅游、科技创新、绿色经济等多元领域,在容错机制设计方面,通过鼓励与容错相结合的机制,营造鼓励企业创新、包容失败的环境,以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例如对首次创新业务实行宽容监管、快速纠偏等实现政策保障,在资金支持方面,联合银行等金融机构设立“首发性创新基金”等模式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低息无息贷款,对非主观恶意导致的合规问题,减轻或免除处罚。在打破创新壁垒方面,推动高校及科研院所向企业开放专利池,鼓励技术开源;简化审批流程,对新兴领域实行“负面清单+备案制”管理;搭建首发经济创新发展合作试点,推动跨区域资源整合,促进上下游深度合作,使企业能够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勇于打破首发经济创新发展中的各种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