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凝心聚力谱新篇
中共二十大是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高举伟大旗帜、引领复兴航向、把握时代大势、顺应党心民心,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步调一致向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二十大报告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战略高度,对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提出明确要求,对未来人民政协工作作出新的部署。人民政协要紧扣中共二十大会议主题,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的使命任务,不断凝聚起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
要深刻理解“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和协商民主有机结合”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彰显人民政协凝心聚力的特殊优势。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统一战线是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作为实现三者有机结合的制度设计和有效载体,人民政协要切实发挥作为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平台作用,在协商中促进广泛团结、推进多党合作、实践人民民主,通过政协协商的制度实践,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社会各界共识和行动,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要深刻理解“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提高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这一重要部署,进一步增强人民政协凝心聚力的制度效能。
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的本质要求,是把拓展协商深度、加强互动交流、促进畅所欲言等政协协商的理念和做法,通过一整套完备的制度机制固定下来、发扬下去,从而更好地通过充分发扬民主来广泛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这对人民政协发挥优势作用,以协商聚共识、以共识固团结、以团结助合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不断推动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向纵深发展,推动建言资政更有用、凝聚共识更有效、增进团结更有力。
要深刻理解“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这一重要要求,进一步拓展人民政协凝心聚力的实践路径。
政协的民主监督是增进团结、促进合作、助推落实的协商式监督,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是拓宽团结面、拉大同心圆、把更多的人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的有力措施。这些都是人民政协发挥凝心聚力作用的有效抓手,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拓展。要根据中共二十大要求,进一步完善民主监督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从理论和实践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人民政协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中国政协》2022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