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直饮进万家,“商量”品出“甜滋味”
“齐多甘泉,冠于天下。”济南以泉水盛名天下,能喝上甘甜的泉水,连接着所有济南人的夙愿。
9月9日,由济南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承办、济南市城乡水务局、济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济南日报报业集团等协办的“深化泉水直饮工程圆泉城人喝泉水梦”第四十三专题“商量”迎来首播,正值泉水节举办期间,一时间引发市民群众的关注热潮,“码上商量”留言达3300多条。
安全饮水是市民群众的“关键小事”,也是惠民利民的民心工程。泉水直饮工程,是自带济南本土人文烙印的幸福工程,2017年由济南市城乡水务局牵头启动,2021、2022连续两年被济南市委、市政府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截至目前已有约五万户、计十多万居民已喝上了直饮泉水。由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王京文带队,“商量”调研组深入街头巷尾、景点社区等开展多次调研,听民意、察民情、商对策,同时还到苏州、贵阳等地考察和学习,举办集中商量,就泉水直饮工程设计、施工、运行中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商量,为更好惠及群众畅所欲言和凝聚共识。
一杯水里的口感实验,“商量”用数据为泉水直饮“撑腰”。商量现场设有互动环节,桌上放有五杯取自不同水源的水,请嘉宾依次品鉴,有比较才有说服力,让数据说话,证明直饮泉水的口感更甘甜。这样的实验其实已不是第一次,此前第八专题“公交线网优化”商量中,就开展过公交车与小汽车的实验。引入实验,让调研更有分量,让商量更具含金量,体现“商量”求真务实的传统,以小见大服务民生的初心。同样的,调研组先后赴苏州、贵阳实地调研,通过比较凸显泉水直饮的水质优越性和文化独特性,激发济南人的文化自信。
泉水直饮如何“喝得好”,商量聚共识直面“最后一公里”。对外地人来说,老街巷、景区里泉水直饮点品尝泉水是打卡体验,对济南人而言,足不出户就能喝上直饮泉水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归属感的体现。“离泉群近为啥却没优先喝上泉水”“每方300元的建设费用是不是过高”“为什么有些小区工程进度慢”……商量的过程,既是梳理政策、解疑答惑,也是凝聚共识、增进沟通。值得一提的是,从码上商量沸腾的民意也能看出,泉水直饮回应群众心声、直达百姓生活,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市城乡水务局对市民留言的及时回复,使商量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
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多次讲过,各项履职活动要从“注重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做出什么效果”转变。通过商量这个平台,直面接管入户最后一公里所面临的困难或瓶颈,大家各抒己见,建言献策,越商量越共识,越商量越促发展,为泉水直饮从“喝得上”到“喝得好”贡献政协智慧和政协力量,把协商的优势转化为治理的效能,让放心的泉水流进千家万户,润泽人们的心灵。
泉水直饮如何“进万家”,“商量”打开大格局,品出“甜滋味”。从试点到推广,再到惠及千家万户,泉水直饮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一个也不能少。对于这样“小而精”、“涉面广”、“引共鸣”的民生问题,城市有规划、市民有需求、部门有职责,以商量为桥梁和纽带广开言路、广征民意,又打开思路、找到出路,很好地平衡各方利益,线上线下讨论热烈,就像有网友评价说这是“爆款商量”;
从另一方面看,泉水直饮切中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走访调研也是走深走实群众路线,让市民感受到政协就在群众身边,为民商量事、办实事、做好事,在互动交流和平等对话中品出泉水的“甜滋味”,这是美好生活的“幸福味”,也是品质生活的获得感。就像济南市城乡水务局一级调研员刘明翠所说,“老百姓的期盼不只是喝上泉水,我们还要喝上物美价廉、物超所值的泉水。”
山东省政协主席葛慧君说过,政协工作只有落点找准了,靶向聚焦了,才能进入围绕党政中心大局公转的“轨道”,切实与中心大局同轴运转。泉水直饮工程,惠及千家万户,牵涉多方利益。济南市政协商量想百姓之所想、解百姓之所忧,走基层、访民情、商难题、促民生,既是紧扣民生为半径不断拓宽“言”路,也是通过与民商量、为民商量打开解决问题的思路,使人们了解泉水直饮入户到家的实施步骤,感受“拧开水龙头就能喝上泉水”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而更好地凝聚保泉护泉的共识,让泉水福泽后代,擦亮济南走向世界的城市名片!(作者系济南市政协委员、济南市政协“商量”特约研究员、山东省政协首批百姓智库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