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四个必须” 彰显发展活力
高质量发展是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选择,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面对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只有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四个必须”,才能确保中国号巨轮在时代骇浪中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数字化车间助力企业现代化。这是2022年3月9日在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汇隆服装有限公司拍摄的数字大屏,大屏上显示各条流水线的实时数据。(新华社记者 徐昱/摄)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从必由之路、战略基点、必然要求、最终目的以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五个方面,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部署。
“四个必须”是对高质量发展的总论。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实践和理论的高度统一,自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以来,以“引领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为目标,其内涵定位及主要内容一直依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进行调整和深化。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总书记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标志着各方面工作已经转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本次提出的“四个必须”深化了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则,强调了高质量发展的全局和长远意义,以新发展理念为科学指导,以质和量的有机统一为内在要求,以深化改革为重要路径,以服务人民为根本目标,是对当前发展形势和需求进行的科学判断,是扩大内需战略的根本支撑,是解决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的关键路径,是实现“六个更好统筹”的核心方法,是保障中国经济社会运转的重大突破,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提供了根本遵循。
贯彻“四个必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原则。过去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内经济发展再上台阶,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过去十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近70万亿元、年均增长6.2%,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升至2022年的第11位。但与此同时,我国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外部环境来看,不确定性加大,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外部打压遏制不断上升,金融机构风险不断暴露;从内部环境来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旧突出,国内经济增长企稳向上基础尚需巩固,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仍是工作重点,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不足,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新的一年,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我国高质量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只有落实“四个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通过高质量的供给创造有效的需求,实现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机结合,增强宏观经济稳定性,最终服务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才能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要贯彻落实“四个必须”的精神内涵。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期目标是增长5%左右,相较于过去十年平均6.2%的增长率,为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空间与余地,充分说明落实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工作的坚定方向,而“四个必须”则是发展过程中要转化为“必然”的基础原则。“四个必须”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具体实践中会依据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而呈现出不同的落实方案,这也是对新发展理念的根本遵循。以基础软件产业为例,基础软件产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为数字经济进入全面扩展期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21日的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上强调“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目前基础软件产业存在前期基础研发投入偏低、部分支撑关键环节的中游软件缺失、下游应用场景虽然丰富先进但基本都是建立在国外的软硬件平台之上这三大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但基础逻辑依旧离不开“四个必须”。只有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才能确保基础软件产业在正确的轨道上快速发展,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只有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致力突破核心技术的同时,不断拓展应用场景的广度,才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只有充分开放联合,引导产业内外力量共同参与建设,真正将关键技术融入到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潮流之中,才能通过更好支撑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实现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只有以人民群众的实际使用体验为衡量标准,确保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才能赋予科技创新发展更深远的意义。
如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蓝图已经绘就,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国际国内环境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必须做到沉着冷静、保持定力,稳中求进、积极作为,团结一致、敢于斗争。”高质量发展是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选择,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面对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只有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四个必须”,才能确保中国号巨轮在时代骇浪中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作者:谌志华全国政协委员麒麟软件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来源:《中国政协》2023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