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抗疫英雄,赴京接受表彰!
胡振珊(左) 司敏(右)
9月8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隆重表彰。
根据此前公示,济南1个先进集体及2位先进个人上榜。他们分别是:济南市市中区杆石桥街道乐山小区社区综合党委被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济南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司敏,济南市历城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胡振珊被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天下泉城客户端记者了解到,乐山小区社区综合党委书记谭欣、司敏及胡振珊已经抵达北京接受表彰。
乐山小区社区:
凝聚民心 众志成城
此次代表社区来到北京接受表彰,乐山小区社区综合党委书记谭欣很是激动。她将此次表彰视为一份“沉甸甸的荣耀”。“这是我们集体拼出来的,是对我们防疫期间工作的一个肯定。以前老是说‘众志成城’,但这次经历了疫情,才真切感受到了什么叫‘众志成城’。”谭欣说。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主战场在基层,社区防控由此成为疫情防控的基础环节、重中之重。
位于济南市市中区的乐山小区社区始建于1986年,是济南市第一个开放式居民小区,现有居民3040户、10643人,居民楼59栋。在疫情爆发后,乐山小区也是市中区第一个进行隔离封闭的老旧开放式小区。
作为开放式小区,乐山小区社区内单位多,有交通干道,人员穿流量大,疫情爆发伊始,社区在全市率先对开放式小区进行封闭管理,对7个出入口实行封闭式管理,在保留的2个出入口成立临时党支部,设置24小时检测岗,由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 1000多名党员、2000多名志愿者轮流站岗值守。
社区率先使用“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防控手段,利用红外测温仪、智能巡警等智能设备和智慧社区管理平台,实现了无接触式测温登记,实现了3秒快速进出卡口。与此同时,乐山小区探索“庭院党建+网格化治理”的路子,将小区59栋居民楼3040户居民划分为6个网格、35个庭院,构建起“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庭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把400余名“双报到”单位党员下沉到庭院,拉起了横到边、纵到底的网格化防控体系。此外,依托“红色庭院”党建品牌,结合35个庭院,乐山小区社区充分动员庭院长、党员志愿者成立了自防自控队伍。
“社区居民对我们前所未有的信任,党员志愿者冲锋在前,没有一个‘临阵脱逃’,社区凝聚起了民心。”谭欣说。5月27日,中组部领导同志到乐山小区调研时,对社区采取“庭院党建+网格化治理”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做法及成效予以了充分肯定。
济南市市中区杆石桥街道乐山小区社区综合党委
当下,最紧张的防疫已经告一段落,谭欣也认为这份荣誉也已经是过去时。“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这份荣誉只代表过去一个阶段,同时也是一个开始,我们要把防疫的精神,融入到社区的常态化工作中去。”谭欣说。
司敏:
不敢相信的荣誉 “战友”再重逢
“太激动了,太兴奋了,真没想到自己会被选上。”虽然已到北京两天,济南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司敏还是不敢相信自己会得到这么高的荣誉,还能和习总书记见面。
除了表彰大会,另一个让司敏兴奋的事情是见到了很多之前共同抗疫的战友。“援鄂的时候,和几位外省医生在同一个病房,但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再加上大家都穿着防护服,都是只知道名字不清楚长相,这次大家又重聚了,终于对上号了,真是一大幸事。”司敏说。
济南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司敏
司敏在2月15日这天跟随山东省第十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驰援湖北,也是在这一天,她成为了这支援鄂医疗队的队长。“在机场接过医疗队队旗的那一刻,我感到身上肩负的使命与责任无比重大。”司敏说。
抵达黄冈后,经过一天紧张的岗前培训,医疗队中54名医护人员正式进入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重症监护病房工作。两个病区共30张床的重症监护病房,成为了她们的战场。
在济南市中心医院,司敏平日也一直在重症岗位上,所以抵达黄冈后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似的。她一直都在重症监护病房工作,收治危重症和重症确诊病例。
不同的地方在于,在黄冈她需要穿防护服,穿成人纸尿裤,做好个人安全防护,这些工作需要占用一很大部分的时间,司敏会觉得体力消耗会更大一些。
54名队员分为医疗组、护理组,司敏带领医疗组,主要负责危重患者诊治方案的确定,每日查房,观察病情变化,开立医嘱,组织危重患者病例讨论。作为医疗队长,司敏承担着病区危重患者诊疗方案的制定。每一项重大措施都面临着抉择,每个判断都与患者的愈后直接相关,责任重大、不容马虎。
当然,工作中还是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为了节省防护服,有些队员进入隔离区连续八九个小时不吃不喝,穿着防护服活动不方便,加上三层手套以及起雾的护目镜,对工作造成很多不便。“但大家都逐一克服,真是应了那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司敏说。
随着工作的不断开展,患者的情况也越来越好,渐渐的,患者少了,从之前的“人等床”到“床等人”,随着最后的几名危重患者撤掉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好转出院,3月18日病房清零了。“他们的康复是对我们全体队员医疗救治工作的认可,也是激励我们克服困难的最大动力。”司敏说。
胡振珊:
“高龄”援鄂队员有着“赤子心肠”
虽然接到记者电话时已是晚上十点,但历城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胡振珊声音中没有一丝倦意,从2号接到来北京的通知后,整个人就一直处于亢奋之中,“准备材料,逛商场买衣服,做头发,就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因为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济南的医护工作者形象。”
胡振珊告诉记者,根据安排,9月8日早晨6点就要准备去会场的事宜,但她还是一点都不困,“估计睡不着了,正好再熟悉熟悉流程,争取拿出最好的表现。”
胡振珊今年已经46岁了,她是济南援助武汉第四批医疗队济南队员里面年龄最大的一位,在医院开完动员会时,她就主动申请报名去往武汉。
胡振珊女儿甄晴说:“我妈妈有赤子心肠,是知世故不世故的人,比较善良。当知道她要去武汉时还是比较震惊的,因为她年龄比较大,之前去医院检查身体也不太好,当时她都不敢去拿报告单,所以她这次主动申请去往武汉,我还是挺震惊,有点担心她会不会身体挺不住。”
胡振珊的想法是:“我是做重症监护室工作的,考虑到去武汉以后难免会碰上一些危重症病人,危重症的这些仪器设备我都能使用,抢救病人的话配合医生应该是比较默契。”
在武汉东西湖区客厅方舱医院,胡振珊作为第九小组护士长,带领小组成员,承担其治疗护理、心理疏导和仓外防护物资整理的工作。
面对舱内219名轻症患者的恐慌与焦虑情绪,胡振珊犹如一枚“定海神针”。她带领团队贴心沟通、耐心疏导,通过教患者瑜伽冥想、练习八段锦等办法,帮助患者平复心情。
6小时,采集47个咽拭子;8、9个小时不吃不喝……一个个数字,见证着胡振珊的汗水与拼搏。
合舱后,胡振珊转战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继续与病魔斗争,与时间赛跑。每天,小组只能安排一人进行物资清点、申领与搬运,这项工作,对体力更强的男性来说都是很大考验,对46岁的胡振珊来说,难度更是不言而喻。
“经历过这次疫情,感觉自己内心强大了很多,以后遇到困难也不会轻易被打倒。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来提高自己。国家有难,需要我的话,我还会站出来的。很多人说我们是英雄,其实不是,我们只是平凡岗位上的平凡人。医者使命,责无旁贷,我们只是换了个地点,做自己份内的事。”胡振珊说。